首页 > 诗文 > 徐琰的诗 > 蟾宫曲·晓起

蟾宫曲·晓起

[元代]:徐琰

恨无端报晓何忙。

唤却金乌,飞上扶桑。

正好欢娱,不防分散,渐觉凄凉。

好良宵添数刻争甚短长?

喜时节闰一更差甚阴阳?

惊却鸳鸯,拆散鸾凰。

犹恋香衾,懒下牙床。

蟾宫曲·晓起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猛然间窗外传来声声报晓,怎不叫人心头着恼?

那报晓声唤出了太阳,在云树间挂得高高。

欢情正浓,不想分别时刻已到,心头渐渐被愁意笼罩。

千金良宵,再添数刻时分,老天又何必计较?销魂时节,就是多饶一更,想来也不妨大道。

如今恩爱的鸳鸯心惊胆跳,和美的情侣分道扬镳。

叫人舍不得离开被窝,好久才懒懒地着衣下床,挨一刻一刻是好。

注释

金乌:太阳。旧传日中有三足乌,故以“金乌”代日。

扶桑:神树名。《山海经》说它高三百里,植于咸池之中,树上可居十个太阳。

闰:在正常的时间中再增加出时间。阴阳:大道,此指道理。

牙床:象牙床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天下阅读网.蟾宫曲·晓起

蟾宫曲·晓起鉴赏

  这首曲中的“晓起”,意味着男女情侣的“惊却”与“拆散”。起首一句点出“晓”字,就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和心绪。晨鸡报晓,本不值得大惊小怪,作者在前着一“无端”,在后怨一“何忙”。前者说明了“欢娱”的投入,后者则预示了“分散”的逼近。“唤却金乌,飞上扶桑”是对旭日东升的艺术性说法,也有讳言早晨来临的意味。这是作者《青楼十咏》中的一首,因为是露水夫妻,所以晓起有如此不舍。但全曲无浮浪轻薄之意,感情可谓深挚。元散曲在社会上的传播,青楼歌咏也颇起了一番作用。因此作者选上这样的题目,郑重其事地进行创造,是不该非议或奇怪的。

  作者将“晓起”的“起”字仅在最后两句完成,在此前铺垫了良宵苦短、分别在即的背景,屡述了这一特定场景下惆怅惊惋、难分难舍的细腻心情,构思颇为新颖。尤其是“好良宵”、“喜时节”两句对仗,更是表现出有情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至文妙语。以后贯云石有《红绣鞋·欢情》:“挨着靠着云窗同坐,偎着抱着月枕双歌,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。四更过情未足,情未足夜如梭。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。”末句颇为人称道,殊不知实是该曲开了先河。

徐琰简介

元代·徐琰的简介

徐琰

徐琰(约1220~1301年),字子方(一作子芳),号容斋,一号养斋,又自号汶叟,东平(今属山东省)人。元代官员、文学家,“东平四杰”之一。少有文才,曾肆业于东平府学。元代东平府学宋子贞作新庙学,请前进士康晔、王磐为教官,教授生徒几百人,培养的闫复、徐琰、孟祺、李谦等号称元“东平四杰”,学成入仕后,皆为元初名宦。

...〔 ► 徐琰的诗(8篇)

猜你喜欢

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韵作八小诗赠伯永 其二

宋代周孚

收驹汧渭间,谁识此老骥。伏枥我何伤,著鞭渠可畏。

江行杂感 其一

清代王孙蔚

才离越岭又吴湄,寥落江湖忆故居。感愤千秋《鹦鹉赋》,雅骚一代《鹧鸪》诗。

篱栽黄菊知今是,路入桃花自古疑。乘兴莫停明月棹,辋川山色待王维。

鹊桥仙

明代沈宜修

轻花拂露,长空挂月,人在秋香院小。盈盈一水两相思,■能得、佩环声绕。

铢衣罗薄,翠蛾愁损,试向琼绡低告。无端窗外晓光催,掩泣望、星桥又杳。

庆春泽 浴南温汤

近现代邵祖平

乾轴流膏,阳和炽炭,玉池终日常盈。蒸燠爞爞蕴隆,红雾吹冥。

挂冠解带欣浮拍,融热浪,肌缓骸轻。洗连朝马殆车烦,毛发俱清。

安乐窝中吟 其六

宋代邵雍

安乐窝中春不亏,山翁出入小车儿。水边平转绿杨岸,花外就移芳草堤。

明快眼看三月景,康强身历四朝时。凤凰楼下天津畔,仰面迎风倒载归。

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异香诸山喜而有作

明代沈周

清苕达宜兴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却告难,风浪卒莫玩。

劝我陟山麓,正尔免忧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