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āzhǎng

家长


拼音jiā zhǎng
注音ㄐ一ㄚ ㄓㄤˇ

繁体家長
词性名词

家长

词语解释

家长[ jiā zhǎng ]

⒈  旧称一家之主。

the head of a family;

⒉  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。

明天学校里开家长会。

the parent or guardian of a child;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家之主。

《墨子·天志上》:“若处家得罪於家长,犹有邻家所避逃之。”
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“侯主侯伯” 毛 传:“主,家长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《坊记》云:家无二主,主是一家之尊,故知‘主,家长’也。”
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五:“陆象山 家于 抚州 金谿,累世义居,一人最长者为家长,一家之事听命焉。”
元 无名氏 《神奴儿》第四折:“大人,小儿犯罪,罪坐家长,干小妇人每甚么事!”
《醒世恒言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》:“家长在家日纵容了你。如今他出去了,少不得要还老娘的规矩。”

⒉  指一族之主。

《水浒传》第四七回:“惟有 祝家庄 最是豪杰,为头家长,唤做 祝朝奉。”

⒊  丈夫。

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上:“贱妾本姓 任,小字 貂蝉,家长是 吕布,自 临洮府 相失,至今不曾见面。”
元 岳伯川 《铁拐李》第二折:“你便守煞呵,刚捱到服满三年,你嫁箇知心可意新家长。”
元 施惠 《幽闺记·抱恙离鸾》:“[旦]我随着个秀才栖身。[外]呀!他是什么人?你随着他。[旦]他是我的家长。”

⒋  船家;船主。指驾船的人。

《水浒传》第三七回:“只见那梢公放下櫓,説道:‘……你三箇却是要吃板刀麵?却是要吃餛飩?’ 宋江 説道:‘家长休要取笑,怎地唤做板刀麵?怎地是餛飩?’”
《警世通言·吕大郎还金完骨肉》:“吕玉 闻説惊慌,急叫家长开船,星夜赶路。”
明 周履靖 《锦笺记·游杭》:“[生]这等下船罢,[下船脱衣介] 紫苔,分付家长,要 杭州 去。”
明 李翊 《俗呼小录·世俗语音》:“船家,艄子也。又为梢公。今皆称家长或船家长。”

⒌  宋 时对节级(狱吏)的称呼。

《水浒传》第三八回:“説话的那人是谁?便是 吴学究 所荐的 江州 两院押牢节级 戴院长 戴宗。那时故 宋 时 金陵 一路节级,都称呼家长; 湖南 一路节级,都称呼做院长。”

⒍ 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。

张天翼 《春风》:“他们的家长多半跟老师们很谈得来。”
柯岩 《奇异的书简·她爱祖国的明天》:“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材,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。”

国语辞典

家长[ jiā zhǎng ]

⒈  一家之主。

元·无名氏《神奴儿·第四折》:「大人,小儿犯罪,罪坐家长。」

⒉  丈夫。

《西游记·第八回》:「山中有一洞,叫做云栈洞。洞里原有个卵二姐。他见我有些武艺,招我做个家长。」

⒊  旧时奴仆称其主人。

《醒世恒言·卷一七·张孝基陈留认舅》:「众家人听家长声唤,都走拢来看时,过迁已自去得好远。」

⒋  船家。

《警世通言·卷一一·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「叫:『家长,与我移舟到秋江亭去。』舟人依命,将船放到亭边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家长"的意思解释、家长是什么意思由词语大全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要注意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,父母的习惯对孩子影响很大,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地直接从父母那里“移植”或学过来的。

2.经常检查孩子作业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况。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,扩大知识面。

3.家长让孩子们上太多补习班,这是在拔苗助长,结果就会破坏他们的学习兴趣。

4.小明把隔壁班级的学生打流血了,老师打电话给他的家长,可是他的家长不以为然,像没有这会事儿似的。

5.每当放学的时候,学校门口总是人山人海,车水马龙,看着那些匆匆走来的家长,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!

6.不少家长领孩子看儿童剧,结果只是观摩了一场粗制滥造的闹剧,还买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衍生“纪念品”,乘兴而去,败兴而归。

7.随着热闹的车流、人流,到了校门口,除了源源不断往里走的学生和门口站着的几个值日生和执勤的老师,这里早被家长占据了一半的地盘:有开车的,有骑电动车的,还有一些低年级的家长伸长个脖子向校园里边目送自己的孩子进去,直到小孩的身影消失在教室门口方才恋恋不舍地离去。

8.对待家长,教师要冬天般的冷静思考,要春天般的温馨沟通,要夏天般的热情工作,要秋天般的美好憧憬。

9.今天妈妈无缘无故地表扬我,我觉得很奇怪,心想:是不是表扬错了呢?或者是想批评我说反话呢?课间的时候我把事情说给了小明听,他说:“我们打小芳的事情,被老师知道了,老师告诉我们的家长了。”啊,原来是这样!

10.那个时候早恋是被严防死守的,老师、家长都如临大敌,一旦有苗头就会夹枪带棍地拆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