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泻千里的成语故事


一泻千里

拼音yī xiè qiān lǐ

基本解释江河奔流直下;迅达千里。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、流畅。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。

出处宋 陈亮《与辛幼安殿撰书》:“大江在河,一泻千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泻千里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泻千里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长嘘短气
学贯中西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博了个熟识时务,学贯中西的名气。”
鹰击长空 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词:“ 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。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《<经史百家简编>序》:“惟校雠之学,我朝独为卓绝,干嘉间巨儒辈出,讲求音声故训,校勘疑误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
戒骄戒躁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戒骄戒躁,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。”
易子而教
罗掘一空 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0回:“是时宁城已罗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没奈何任他所为。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惜指失掌 《南史 阮佃夫传》:“佃夫拂衣出户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