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不胜拙的成语故事


巧不胜拙

拼音qiǎo bù shèng zhuō

基本解释拙:笨拙。有时巧捷不如笨拙。

出处《清史稿·艺术·江之桐传》:“洎乎接刃,则霍然而去。故曰‘巧不胜拙’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巧不胜拙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巧不胜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长嘘短气
手舞足蹈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乐则生矣,全则恶可已也。恶可已,则不知足之蹈之,手之舞之。”
冠履倒置 清 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第22卷:“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,不能制驭矣。至石晋尤甚,几有冠履倒置之势。”
不过尔尔 清 沈复《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》:“其红门局之梅花,姑姑庙之铁树,不过尔尔。”
起兵动众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土木形骸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
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 王贞白《白鹿洞》:“读书不觉已春深,一寸光阴一寸金。”
常年累月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一章:“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、官灾、绑票、械斗。”
钿合金钗 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唯将旧物表深情,钿合金钗寄将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