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蹶不振的成语故事


一蹶不振

拼音yī jué bù zhèn

基本解释蹶:跌倒;振:振作。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。比喻遭到失败;挫折;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。

出处西汉 刘向《说苑 说丛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,一蹶之故,却足不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一蹶不振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一蹶不振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焦头烂额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令论功而清宾,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”
从俗浮沉 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裾马襟牛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
天涯海角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见人。”
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
野没遗贤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爷爷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个朝无幸位,野没遗贤。”
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唯物主义 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