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同患,难处安的成语故事


可同患,难处安

拼音kě tóng huàn,nán chǔ ān

基本解释患:患难;处:相处,交往。只能共患难,不能同安乐。指忘恩负义的人。
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勾践为人,可与同患,难与处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可同患,难处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可同患,难处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举例发凡 晋 杜预《<春秋经传集解>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。”
斩草除根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六年》: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……绝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绿林大盗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1回:“既作绿林大盗,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。”
不屑一顾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》:“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。”
斗方名士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,天天弄些诗去登报,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。”
长江后浪推前浪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,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,岁月匆匆。
歇斯底里 茅盾《严霜下的梦》:“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见许多狼,张开了锯样的尖嘴,在撕碎美丽的身体。”
防患于未然 《周易 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乐府诗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
诛求无度 《旧唐书·于頔传》:“擅兴全师,僭为正乐,侵辱中使,擅止制囚,杀戮不辜,诛求无度,臣故定谥为厉。”
笃近举远 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