义不容辞的成语故事


义不容辞

拼音yì bù róng cí

基本解释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

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:“承姑丈高谊,小婿义不容辞。”


义不容辞的典故

东汉时期,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,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。赤壁之战大败而归,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。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,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,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,刘备是东吴的女婿,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义不容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奔走相告 宋 张孝祥《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》:“诏天下之日,淮民欢呼,奔走相告,自州达之县。”
万众一心 清 金安清《洋务宜遵祖训,安内攘外,自有成效说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联络,万众一心。”
背腹受敌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无水战之具,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,则我背腹受敌。”
褒善贬恶 宋 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头褒善贬恶,使善人贵、恶人贱,善人生、恶人死,须是由我始得。”
长夜之饮 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以权谋私 邓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》:“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,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,以权谋私,化公为私。”
处实效功
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可见元宵之夜,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,不一而足。”
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”
时易世变 晋 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当今之急,何用清谈?时易世变,古今异俗。”